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3月, 2013的文章

七星螳螂拳 ﹣羅光玉

圖片
螳螂拳南傳宗師 - 「精武三大拳師」 羅光玉 羅光玉(1889—1944),山東蓬萊縣人,自少喜好武術,18歲那年拜入范旭東(七星螳螂拳第三代傳人,綽號「范巨人」)門下,學習七星螳螂拳。刻苦鍛煉十數年,盡得螳螂拳真傳。民 初,上海精武體育會成立,禮聘國術名師任教。范旭東接到精武體育會邀請,但以年紀太大為由捥拒,反是力薦羅光玉擔此重任。羅光玉及後到上海精武總會任教,因其武藝過人,當時人稱 「精武三大拳師」之 一。上海一二八事變 (一九三二年) 後不久,香港分會主事人催請他來港發揚國術,及後羅光玉以其獨特的教授和訓練方法,讓一批學員在短時間內迅速提升武技,並在港島舉行的武術比賽中獲得團體第一名,使山東螳螂拳聲名遠播,習者無數。在港得意弟子有陳震儀、郭祖超、劉三穆、賴俊才、趙志民及黃漢勛等。 珍貴拳照:

吳式太極拳 - 吳鑑泉

圖片
吳鑑泉,滿族人,生於1870年,自小隨家父全佑學習楊式太極拳,父親去世後與師兄弟刻苦切磋鑽研,終創立了吳式太極拳。1828年到上海精武體育會任教,成為精武三大拳師之一。 珍貴拳照:

武館 (1980年)

圖片
影片中經典的窄巷決鬥充分展示了洪家拳的技法特色,從長短橋的剛柔配合, 到五形拳 (龍 、 蛇 、 虎 、 豹 、 鶴)的實際運用,皆表現得淋漓盡致,精彩絕倫。

楊式太極拳 - 楊澄甫

圖片
楊澄甫,河北省永年縣人,生於1883年,其祖父楊露禪 、 伯父楊班候 、 父親楊健候皆為太極拳名家。父親逝世後,楊澄甫有感責任重大,閉門謝客,日夜苦練,終成一代名家,並為楊式太極拳定架,使其成為最多人學習之太極拳種。  楊澄甫宗師示範之楊式太極拳88式套路

洪家拳 - 林世榮

圖片
林世榮,廣東平洲人,生於1861年,因曾在屠店工作,故綽號為 「豬肉榮」。師從黃飛鴻學習洪家拳,及後遷居香港授業,並由徒弟朱愚齋協助下刊印 《 工字伏虎拳 》、《 虎鶴雙形拳 》、《 鐵線拳 》等拳譜,使洪家拳得以廣為傳播,發揚光大。 林世榮宗師示範之工字伏虎拳套路

太極螳螂拳 - 趙竹溪

圖片
趙竹溪,山東省掖縣人,生於1900年,師從任豐瑞和遲守進學習太極螳螂拳技,藝成後南下港澳授業。1937年抗戰時期曾訓練大刀隊,教導他們斬馬刀的技法,以保衛國土家園。抗戰勝利後,舉家遷至越南授業,使太極螳螂門在東南亞發展壯大,傳播日廣。1968年 越南內戰, 趙竹溪 重回香港繼續宏揚武術,最後於1991年因病去世,終年91歲。 趙竹溪宗師示範之八大馬步,為練功入門之基礎 劍藝示範 報章採訪

敗家仔 (1983年)

圖片
  此片介紹了詠春的技法特點和實際用法,極具觀賞價值,現節錄部份精華供各同好欣賞。 

迷蹤拳

圖片
  歷史 : 又稱秘宗、迷宗。根據北京話的發音,三者語音相近,故有以上之名稱。 迷踪拳是一個古老的拳種。 據史料記載,它出自少林,最早為 達摩 所創。相傳,宋代的周侗精習此藝,其弟子 林沖 、 盧俊義 也是習練此拳的高手。迷踪拳傳入滄州青縣,在清代乾隆年間。   當時的山東泰安人孫通曾在 嵩山少林寺 苦習樹年,迷踪拳藝爐火純青,被人 ​​ 尊為“萬能手” 。 孫通 因犯命案去東北避難,途中,在青縣和靜海縣交界的大屯村和靜海縣小南河村分別傳下迷踪拳。此後迷踪拳分兩個渠道傳入青縣,在青縣又分兩支廣泛流傳。   特色 : 從技法方面,其特徵是動作輕靈敏捷,忽高忽低,縱橫回轉,使敵人迷亂,所以稱之為迷蹤。但從另一角度,其法包含各名家之精華,故其宗派已屬 “ 迷宗 ” 。此家名手甚多,近代著名者有精武體育會創辦人之一的霍元甲先生、精武三大拳師之一的趙連和先生及葉氏三雄等。 流傳套路 :      徒手 – 潭腿、工力拳、大戰拳、節拳、埋伏、開門豹、插捶、五虎拳、黑虎拳、五戰 ( 十字戰拳、大戰拳、脫戰拳、短戰拳、合戰拳 < 對練 >) 、大聖六環手、綿掌、太極連環拳、四路拳、燕青拳、燕青練手拳、散拳、八折 、迷蹤豹拳、霍氏迷蹤藝、三星掌、小羅漢拳、伏虎羅漢拳、降龍羅漢拳、鐵腳羅漢拳、迷蹤羅漢拳、醉八仙 … 等。      兵器 – 少林連環刀、八卦刀、十字梅花刀、夜戰刀、露花刀、五虎斷門刀 、春秋單刀、二郎刀、雪片單刀、地螳單刀、醉仙刀、八卦雙刀、露花雙刀、地蹚雙刀、梅花雙刀、斬馬刀、春秋大刀、少林長刀 ( 苗刀 ) 、五虎群揚棍、二郎棍、行者棒、露花棍、五 虎追魂槍、五虎斷門槍、夜戰槍、 露花槍、少林槍 ( 林沖醉槍 ) 、少林連環槍、達摩劍、五虎群攔劍、少林連環劍、純陽劍、八仙劍、少林提袍劍、青萍劍、昆吾劍、醉仙劍、太師鞭、少林雙匕首、少林雙掃子、雙銅錘、溜腿虎頭雙鈎、秦家雙鐧、 三尖兩刃、九環方便鏟、金錢槍、方天戟、呂布戟、猴形判官筆。      對拆 – 接潭腿、套拳、扎拳、盤捶、合戰、斬馬刀串槍、金剛棒進槍、盤龍棍拆、排拆棍拆、對刺槍、小化刀拆、雙刀申槍、對踢連環 腿、空手奪單匕、空手破雙匕、空手奪單刀、單刀拐串槍、三人大刀槍、大刀對槍、奇門棍進槍、斬馬刀串槍、單刀對匕首、單刀拐進三節棍

華藝精武武藝會

圖片
http://www.cws-cma.com/         華藝精武武藝會成立於二零零三年,「華藝」乃中華武藝文化的意思,「精武」則秉承先公陳公哲先生所立的精武會訓:「夫健全之精神寓於健全之體魄,故體要其健,智要其博,德要其重,三育俱備,方克有為。精研武藝,充活力,人一而己十,人十而己千,出以應世,無往而不利焉。凡我會員必須以仁為懷,服務為旨,以我所有,助人所無,犧牲個人之力量,以求造福於人群;忠信待人,廉正守己,見義勇為,積功於天爵;重振風教,多行而寡言。」(節錄自「精武會訓」)簡言之,華藝精武的意思,是要以中華武藝文化實踐仁、義、禮、智、信五育,知行合一,讓學員可以透過習武來磨練意志,修心養生,並希望可以延續先公霍元甲先生的遺願,發揚我國傳統武術文化,強民強國。

本會導師

圖片
李俊森師傅 為資深職業武術家,研習武學超過三十年,從未間斷。李師傅年少時醉心武學,並從多位名師學藝,及後機緣巧遇明師,自始啟悟其真,更深深體會其博大精彩及對人們的好處。李師傅對武學精益求精,不論南北,少林武當,內外家拳,十八般武藝,無不細心鑽研,故不但能對各家法理及應用緻細分析,更能融會貫通,運用自如。 李師傅從事武術教學二十年,自 2003 年創立華藝精武武藝會,現為中文大學精武武術學會、浸會大學精武武術學會、多個機構及學校之導師。 自 1986 年起曾奪多屆全港公開國術群英會比賽的傳統拳術和短兵器冠軍,並於 1995 年代表香港精武體育會參加在英國舉辦之全歐中華武術杯公開賽,勇奪傳統拳術和短兵器冠軍。 2001 年至今,多次應無線電視台節目之邀請,介紹各家派之中國武術文化,分析新武術及傳統武術之分別,教授養生保健功法及在都市閒情節目內主持 “ 跟李學太極 ” …等。 教授內容:北少林、南少林、鷹爪翻子、螳螂、迷蹤、羅漢、劈掛、八極、形意、八卦、太極、武當、太虛、六合八法、洪拳、詠春、蔡李佛、養生功法…等。

自學武術萬不可取 [轉載]

任何的武術或是運動都有人出書,甚至出教學影片,市面上可以找到一大堆,當然出書的目的就是給人看的,確實也有不少人看書自學。不過,如果看書或看影片就能無師自通的話,那麼所有的武館或是運動中心應該也要關門了!因為在家用的看就會了,為什麼還要去那些地方呢?更何況還要多花一筆學費啊! 看書依樣畫葫蘆,雖然可以懂得一點樣子,但也不過是一個空殼,是沒有內涵的東西,而且也沒有人看書看到最後成為大師的。看書能看多久也是個問題,一個人獨自練習易生枯燥,尤其遇到瓶頸時就不知道該如何是好了。《禮記.學記》云︰「獨學而無友,則孤陋而寡聞。」有老師教就有人的互動,有教學相長的互動,有同門之間的互動,更有不斷地刺激自我精進的因素存在。更重要的是,招式動作有很多細節的地方,需要口傳心授來不斷改正,這些都是書本和影片所缺乏的。而且市面上的「教材」良莠不齊,整體水平偏低,可以說爛的比好的多,初學者根本沒有能力分辨什麼是好的,什麼是不好的,大多花了冤枉錢,買了爛東西,而不自知。 現代人經常為了速成,而忽略了穩紮基礎的重要性。基礎的深厚和以後學習進步的空間有很大的關係,而基礎的紮實不是書本影片可以帶來的。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講︰大家都知道英文很重要,也希望自己能擁有一口流利的英文,英文書可以在書局找到一籮筐,也有很多人買回家看,但是大家看了書以後,英文都開始朗朗上口了嗎?好像都沒什麼變化不是嗎?最後還是要花錢到補習班去學,為什麼呢?因為有老師敎啊! 很多有自學武術經驗的人,在正式拜師學習之後,都會認為應該比較輕鬆,學得也比較快。事實上,情況洽好相反,曾經自學武術的學生,不僅不會進步較快,反而學得更慢,這是因為之前已經養成錯誤的習慣,所以老師反而要花更多的時間來矯正。因此,很多老師都喜歡那些沒有武術底子,或者從未接觸其它武術的學生,因為這種人將來進步最快,而且基礎最紮實,動作最正確。 武術書籍和教學影片,是介紹性質的,是僅供參考的,並不適合大眾學習。它們的讀者應該是那些已經學有專長之人,而非毫無基礎的門外漢。 作者: 林威利

套路的價值 [轉載]

圖片
       有些人重視套路的演練,他們認為技擊的功夫,是經過不斷地練習套路,逐漸累積起來的。因此,某些門派常將某些套路視為「不傳之祕」,非入門弟子不得傳授。         有些人則不重視套路,甚至捨棄了套路,徹底否定套路的價值,視之為「門外之漢當差表演而用」、「拳混子謀生之工具」。王薌齋的意拳,即以站樁功為主,既沒有套路,也沒有固定招式。         兩者對於套路的看法,都太過極端,未能明瞭武學真義。須知套路之流傳,必有其價值與意義存在。但是套路也只是訓練的一環,並非習武的重心。套路打得漂亮,打架未必就強。很多人演練拳套,看似有模有樣,想來也下過一番功夫,只可惜一個招式也不會用,這套路豈是練好看的?         想要瞭解套路的價值,以及練習套路的意義,就不能不思考:套路的本質是什麼?         武術招式一大堆,為求教學方便,勢必將各種招式作系統化之統整。將基本招式整理一下,予以連貫起來,就成為一個適合初學者的套路。而將高級動作,予以整理連貫,就成為一個進階的套路。所以套路的編排,必然有其目的,亦即每個套路都應有它練習的主題。套路就像是一個一個的階段,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套路,讓習武者在每一個階段,都有東西可以循序漸進地練習,不致於失了方向。         當然,你也可以不練套路,只練幾個實用的單招,一樣可以很厲害。有人就說:「套路是什麼呀?我可是一個都不會呢!」但他真的就是厲害,因為他單招功夫下得深,每天重複練習一個動作幾百次,勤練數年不輟,要不強也難!         但是,如果對打時一上去就只管打,遇到有經驗的高手,多半會被打得很慘。有了經驗以後,知道出手要看時機,什麼時候該出某招,什麼時候不宜出某招,針對這些招式動作,有效地進行反覆練習,後來果然變強了,上場都這樣打倒對手。久而久之,因為大家都知道你這招很強,自然會針對你的招式設計應付的招法。發現不足之處,又對招法做了後續變化,成為連續動作。         同樣地,你也會再度找人幫你試招,找出各種反制的動作,並將之傳與後人。這些技擊的攻防組合動作,就是套路的前身啊。因此,套路是散打的必然產物,是歷代前輩搏鬥的經驗結晶,練習套路即是熟悉如何有效的攻防,以及建立正確的技擊法則。         所以,套

鷹爪翻子拳

圖片
歷史 :         相傳乃宋代抗金名將岳飛參照少林拳法,創出一百零八手鷹爪連拳,教授岳家軍對抗金兵之用。傳至清代中業,精於翻子門之僧人麗泉和尚,見其手法十分奧妙,便把兩者整合為一,形成鷹爪翻子門之雛形。及後傳至河北雄縣孤樁頭村的劉仕俊。劉技藝大成後,便雲遊名山大川,訪友論藝,眼界大開,功夫亦臻化境。因其武藝超群,所向披霏,曾在京師的護駕軍神機營任教,被譽為「雄縣劉」。而他更善用丈二長之大桿子,武壇也稱他為「大桿子劉」, 聲名顯赫。         民初,精武體育會成立,所聘請的教練,均為當代著名拳師,其中有「鷹爪王」之稱的陳子正先生,更被譽為精武三大拳師之一,他不但確立了 鷹爪翻子門的系統,更是此派之南傳宗師。 特色 :         此派之技法,不單有少林、鷹爪、翻子,更有迷蹤等各名家之技。講究 「 陰 、陽、剛、柔、彈、寸、脆 」 七勁的變化。而其特色與別家迴異,打則剛猛暴烈,連彈寸脆,剛柔并用,手腳配合,腿法豐富全面,抓則分筋錯骨,點穴閉氣,摔法狙敵傷,並能達到上招接下招,招招相套,勢勢相連,接手發招,近身肘靠,故拳諺有云「手見手無處走,敵愈近愈易制勝」。 流傳套路:         徒手 – 潭腿、工力拳、大戰拳、節拳、八步連環拳、岳氏八翻手、少林捶、四六拳、五虎拳、太祖拳、大綿掌、小綿掌、大雄拳、小雄拳、八步捶、六合拳 、五花豹、大八面、小八面、雁行拳、 前溜勢、行拳十路、直趟八卦 ( 八八六十四手 ) 、五十路連拳、羅漢拳、梅花拳、醉六趟         兵器 – 五虎群揚棍 ( 又稱虎撲群羊棍 ) 、齊眉棍、奇門棍、八卦刀、梅花單刀、連環單刀、六合單刀、五侯單刀、梅花槍、 六合槍、羅漢槍、楊家大槍、大連環劍、小連環劍、逍遙手杖、雪片雙 刀、梅花雙刀、春秋大刀、四門大刀         對拆 – 接潭腿、合戰、套拳、紮拳拆、對踢連環腿、對綿掌、一百零八手拆、單刀串槍、雙刀串槍、大刀串槍、捕虎槍拆、 空手奪單刀、單刀對匕首、 空手套雙匕

詠春研習班

圖片

洪拳研習班

圖片

洪家拳

圖片
歷史 中國南派武術,首推福建及嶺南兩大支流,兩者皆為少林武術,因地域上的分別及個人喜好上的分野,使兩者的拳路上產生明顯的區別。 福建少林拳其腰馬的步幅較窄,橋勢較密,善於近身發勁,以短打為上,其代表拳種有五祖門,詠春白鶴、白鶴、虎形、獅形、龍尊 … … 等。   而嶺南一支,則首推 “ 洪、劉、蔡、李、莫 ” 五大家,而少林洪家拳則被推為五大家之首,其拳路則較福建少林拳路為闊,腰馬的步幅也較大,作戰距離則長短俱備。 洪家拳的源流,相傳發源於福建蒲田少林寺,由當時主持至善禪師所傳授,其俗家弟子閩人洪熙官得技後,來粵開宗創派,是為洪家之祖。   至善禪師的得意弟子中,有陸阿採者,其技法隨得其師的真傳外,且得其師兄洪熙官所指引,武技更上一層樓。   晚年時在廣東海幢寺將技傳給黃麒英、黃飛鴻父子,及後黃飛鴻以洪家拳技,馳譽廣東武林。   其弟子中以梁寬、凌雲佳、林世榮、陸正剛為著名。 香港的洪家拳,多由林世榮所發揚,其門下弟子以林祖、朱愚齊、陳伯祺、韓衝、韓開、胡立功等能得其技,它們的弟子遍布香江及世界各地,同時推動洪家武術使洪家拳能在海外發揚光大,林世榮的洪家拳系統也是最多人所傳習之拳種來的。   洪家拳得以光大門楣,林世榮實應記一功。 拳術特色         洪家拳是一種長短剛柔兼備的拳術,並以堅固穩打著稱,故共技法攻守嚴謹,長橋大馬,橋手以虎爪,剪手為本,穿橋為首,並講究「剛、柔、迫、直、分、定、寸、提、留、運、制、訂」十二支橋,其拳顯現出剛勁有力,拳勢威猛,氣勢雄渾,而柔的一面多隱藏其中,柔化勁力連綿不斷,有生生不息之勢。 拳法以五戰拳為主,即工字伏虎拳,虎鶴雙形拳,鐵線拳,五形及十形拳,並還有輔助拳法,如七星拳、十字拳、蝴蝶掌及十毒手等,拳路多以拳法功法一同修練, 達致內功、外功同時雙修的效果,「拳功合一」。 流傳套路 :           徒手 – 十字梅花拳、劉家拳、虎豹拳、三展拳、工字伏虎拳、三展連環 拳、七星拳、蝴蝶掌、五行拳、十字拳、 穿心掌、十毒手、虎鶴雙形拳、五形拳 ( 龍蛇虎豹鶴 ) 、梅花滾肘、五枚花拳、洪拳佛掌、十形拳、鐵線拳、羅漢拳、小五形 ( 獅象馬猴彪 ) 、醉打          兵 器 – 十字梅花棍、行者棒、蝴蝶棒、劉家棍、魚尾棍、九宮梅花左棍、六點半左手釣魚棍

八卦掌第一期訓練班

圖片